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党建+”奏响阿拉善民族团结进步最强音

我盟素有“苍天般的阿拉善”之美誉,这里历来就有着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三千孤儿入内蒙”“土尔扈特万里东归”“三易旗府”等历史佳话牢牢地印在人们的心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我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24万,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3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52万人,占总人口的24.83%。自2017年提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目标任务以来,我盟坚持党建引领、坚守创新赋能,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提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党建+”工程化推进项目化实施的工作思路,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创建工作全过程,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学习中国传统礼仪——作揖……”每逢周末,阿左旗党群综合服务中心都为广大群众开展内容丰富的专题培训,尤其是一些传统礼仪课程吸引了不少青少年参加学习,促使他们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成长。同时,该中心开办网络服务课程教学栏目“党群网服驿站”,推出了心理健康、蒙古族礼俗与会话、民族舞蹈等10余门课程,以及比特实验室、红领巾梦想号等青少年社会实践课堂,举办蒙古语诗歌大赛等,着力打造“新时代好少年”品牌活动,加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引导,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

“我中心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按照党工委+8个群团组织+多个社会组织的‘1+8+N’三级联动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密切服务群众优势,推出‘党建+’服务品牌,协同相关单位搭建就业、社会心理辅导、养老、扶危助困等服务平台,与各民族群众紧紧相依,抱团共育和谐之花。”阿左旗党群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丽丽告诉记者,该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助力各民族共同走上致富之路,于每周五组织特色课程培训,包括公共礼仪理论与实操培训、创业贷款政策讲座、职场减压与沙盘游戏、马鬃绕线制作技艺培训及红色电影等,目前已举办50余场。通过培训,手把手教技艺,解决生活困难农牧民、城市下岗人员、残疾人就业500余人,在扶贫帮困上用情用力作贡献。同时,根据群众需求,在便民服务窗口、法律服务窗口各安排1名双语工作人员,向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一站式”“面对面”的周到服务,并向他们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法律维权意识和对民族政策的知晓率,让民族团结进步不断深入人心。

我盟牢固树立全盟“一盘棋”思想,制定出台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党建+”工程化推进项目化实施的指导意见》,把创建工作融入全盟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和总要求,一体推进“党建+”工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覆盖到全盟各领域各行业。立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党建+”工程,实施进机关、进企业、进嘎查村(社区)、进苏木镇(街道)、进学校、进寺庙、进部队、进网络等项目,按照“八个一”标准,打造了96处样板示范点。各级各部门立足“党建+”工程,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因地制宜实施“党建+”子项目共273个。如政法系统立足法治保障职责,实施“党建+以法治保障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子项目,争做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表率,确保司法公平公正,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街道、社区实施“党建+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子项目,着力构建互嵌式环境,让各族居民安居乐业、和谐共生;学校实施“党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为主题的子项目,在广大青少年儿童心灵深处播撒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创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不断深化内涵、丰富形式、提升水平,走出了一条党建和创建“双融双促”的新路子。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我盟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作为实施“党建+”工程的固本之举。聚焦人文化的宣传教育理念,发挥民族文化团结凝聚群众的作用,借助那达慕大会、百日消夏晚会等节庆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文艺形式讲述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展示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丰硕成果。聚焦大众化的宣传教育方式,充分利用主题活动、新媒体平台和党建“微课堂”“线上讲堂”等资源,广泛普及民族团结知识,开展了“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巡回宣讲36场,受众达4600余人次;精心打造“砥砺奋进40载,民族团结铸辉煌”庆祝建盟40周年民族团结进步成就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片展,目前观展人数近1万人次;大力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连续3年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线上竞答活动,参与人次达10万余人次,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讲常新、深入人心。聚焦实体化的宣传载体,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中心组研讨、支部学习、民族团结大讲堂等常态化学习教育机制,有效发挥党校、行政学院作用,着力深化干部对民族工作的认识。目前,全盟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党性教育基地主体班次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时比例达到10%以上,仅2021年全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和培训等活动近300场次,受众近3万人次。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走进大中小学课堂,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学生德育教育全过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盟始终把为各族人民谋幸福作为实施“党建+”工程的根本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紧扣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生态保护、弘扬民族文化、军民共建,推动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族群众。2020年,全盟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04.8亿元和58.5亿元,较1980年建盟之初分别增长了544倍和649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83:15调整为2020年的5.8:57.0:37.2,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绿色环保、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发展体系已基本形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累计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5亿元,实施项目369个,极大地改善了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用心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20年,我盟民生支出79.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4009元和23144元,均高于全区、全国平均水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得到满足。截至2020年末,全盟森林覆盖率由建盟初期的2.96%增加到8.85%;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4%,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42.6平方米,均超国家平均水平;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和PM2.5等综合指标均完成国家、自治区考核目标,着力打造生态宜居新环境,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力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民族文化保护,陆续建成陶布秀尔、萨吾尔登、沙力搏尔式摔跤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鼓励支持民族文艺创作,涌现了德德玛、阿拉坦其其格等优秀艺术家,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精品佳作,把民族文化产业融入沙产业、骆驼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建成了阿拉善大漠奇石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民族文化产业基地,精心呵护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各民族团结一家亲、军民鱼水情的优良传统,持续加强边境沿线居边护边农牧民政策保障,打造居边护边堡垒户150户,涌现出边境线上的“护边额吉”尼玛老人等典型人物,为推进民族地区边境安全稳定发挥了积极示范作用;投入大量资金支持部队建设、推动军民融合、开展拥军共建、解决家属就业,使驻盟部队官兵视驻地为故乡、把群众当亲人,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加强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进一步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大力实施“人才强盟”战略,为更好地促进我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推进民族事务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民族领域矛盾纠纷协调处理机制,大力推行双语审判模式,设立“少数民族服务窗口”,为各族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法律援助、证件办理、就学就业就医等优质服务,深入基层运用蒙汉双语宣讲政策法规,推动形成各族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如今在阿拉善,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了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截至目前,全盟共召开10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有371个集体和675名个人受到了盟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表彰。阿右旗、额济纳旗等4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阿左旗等24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盟3旗均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12人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赵勤、乌云苏依拉等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事迹在阿拉善大地广为传颂。

今后,驼乡各族儿女将继续高举民族团结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上新台阶,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编辑:
信息来源:今日阿拉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