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额济纳旗巴音陶海苏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助增收促振兴 戈壁荒滩变成“青青草原”

额济纳旗巴音陶海苏木以“兴边富民”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大力推进紫花苜蓿优质牧草基地建设,引导群众扩大牧区种植面积,为推动嘎查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盛夏时节,巴音陶海苏木玛尔兹嘎查成片生长的紫花苜蓿把过去一马平川的戈壁滩变成了“青青草原”,各类农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在苜蓿地里,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经过收割机机械化作业,一排排苜蓿草整齐地堆放在地里,在经过晾晒、打捆等作业流程,将一捆捆苜蓿运送到各个养殖合作社,成了羊儿们的优质“绿色有机食品”。

巴音陶海苏木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谋划苜蓿种植项目,2020年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实施了500亩苜蓿示范种植项目,通过改良土地、改造水利设施等,带动嘎查农民增收致富。2021年又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58万元,为嘎查建设500平方米储草棚,同时进一步巩固苜蓿产业发展优势,扩大了种植规模。据悉,今年巴音陶海苏木头茬苜蓿产量可达200吨,产生效益约65万元。头茬苜蓿采收期在10天左右,之后继续灌溉,7月底可以收割第二茬,今年苜蓿价格达到了3250元/每吨,是历年来价格最好的,农牧民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紫花苜蓿的广泛种植不仅让戈壁荒滩变成“青青草原”,更对种植区域起到保护水土、改善土壤、防风固沙、恢复植被的作用,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真正发挥出生态效益和富民效益,推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编辑:
信息来源:阿拉善盟民族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