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四措并举”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走深走实
- 发布日期:2024-11-06 16:28
-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阿拉善盟民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活动为重要载体,通过强化机制建设、壮大宣讲队伍、用活特色资源、打造多元平台四措并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以及“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的宣传阐释,全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阿拉善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强化机制建设,宣讲格局持续拓展。制定《阿拉善盟民委领导班子包联督导旗(区)民族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一对一”宣讲对接机制,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宣讲,构建起由党委统一领导、民委牵头负责,宣讲团具体实施,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社会力量参与的宣讲格局。制定印发《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基层行主题宣讲的工作方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工作方案》,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动员部署会,为宣讲活动提供有效支持。充分发挥阿拉善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训基地作用,编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义》,用好学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金教材”,通过深入调研、集体研讨、专家指导、师资培训、扎实备课等务实举措,确保宣讲活动高质量开展。
加强人才培养,宣讲队伍不断壮大。分级分类组建盟旗两级宣讲队伍和行业系统宣讲队伍,从盟委统战部、盟民委、盟委党校、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盟级宣讲团;推动机关工委、团盟委、盟委老干部局、盟妇联等结合本行业系统实际组建宣讲组;充分利用旗(区)、苏木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三级民族工作网络,吸纳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嘎查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民族工作专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志愿者,企业管理人员为基层宣讲员,不断发展壮大宣讲队伍。截至目前,各级宣讲团共开展主题宣讲354场,覆盖3.8万人次。通过举办理论宣讲大赛、讲解员大赛等方式培育选拔宣讲人才,壮大“胡杨树下宣讲”“驼背上的流动讲堂”“庭院讲堂”等特色宣讲队伍,培养了一批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宣讲骨干,实现宣讲层层深入、点面开花。
用活特色资源,宣讲内容生动丰富。发挥党组织的“思想理论”宣讲优势,利用“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茶摊”、盟直机关宣传委员培训班、专题党课、主题党日等活动载体,将宣讲下沉到基层,在细雨润无声中让各族党员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发挥文化资源独特优势,深入挖掘“三易旗府—最好牧场为航天”、国家的孩子在阿拉善、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等民族团结进步的鲜活案例,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赠书活动、读书分享会,组织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沉浸式、情景式主题宣讲报告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体化、形象化,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注重榜样引领,不断挖掘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典型故事,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巡回宣讲,用身边人讲身边事,以小见大、以情感人,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中;针对辖区农牧民居住偏、远、散的问题,把宣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开进牧民大会、那达慕大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服务群众、解决困难相结合,通过送技术、送医药、剪驼毛、修水井的方式及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从日常点滴、民生福祉等方面聊变化、谈发展,把党和政府为群众谋福所作的努力、取得的成就讲清楚,引导各族群众感恩党的关怀,珍惜幸福生活。充分发挥航天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善育·航天蓝”思政品牌,组织开展神舟十八号、十九号载人飞船观礼研学实践活动、“京蒙各族青年思政教师走进额济纳旗体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内涵”思政研学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引导各族青少年学生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打造多元平台,宣讲模式深度融合。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乌兰牧骑村村行”等系列活动,通过民族歌舞、说唱、快板等形式进行宣讲,开展宣讲活动80余场次,惠及观众2万余人。创作推出音乐说唱《民族团结谱新篇》、音乐剧《征途如歌》、广播连续剧《大漠·飞天》等文艺精品,增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认同。组织开展交互式宣讲,设置有奖竞答、小组分享、角色扮演等互动内容,增强宣讲的参与性与实效性,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更加聚民心、鼓士气。积极探索互联网话语表达方式,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道中华”走进阿拉善盟活动,集合多元力量,推出系列图文、视频报道130余篇,进一步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讲资源,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开设《主播微宣讲》《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我来讲》等专栏,通过制作短视频、线上推广、采风采访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宣讲的受众面、覆盖面,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