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阿拉善盟:携手同心共筑北疆“钢铁长城”

“守边是我在国旗下接受的任务,这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使命。”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恩格日乌苏嘎查,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的尼玛老人与儿子哈达布和坚守国境线50余年,累计巡边18万多公里,被称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2023年,尼玛老人的孙子宝泉成为边境派出所的一名干警,接过了奶奶和父亲的接力棒,在祖国边疆继续谱写卫国戍边的传承佳话。

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阿拉善盟地理位置特殊,是祖国北疆的“护城河”和内蒙古的“西大门”,也是内蒙古自然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边境管理区面积最大的盟(市),建设稳固的现代化阿拉善边防,对国防事业和国计民生均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近年来,阿拉善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强边固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共同目标,牢牢把握“富民、兴边、强国、稳边”宗旨任务,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坚持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全力打造牢不可破的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2024年11月21日,阿拉善右旗边境管理大队女子护边队开展巡边踏查。

强基固本聚合力 构筑守土戍边“铜墙铁壁”

守好祖国北疆,关键在党的坚强领导。阿拉善盟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边疆治理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加强战略规划和统筹协调。制定出台《阿拉善盟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职能任务分工方案》,将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与自治区“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有效衔接,融合推进落实;推进解决修缮乡村道路、扩大边境网络覆盖、边防部队执勤点通网电、边境警务室配套新能源发电设施等困难问题;阿拉善盟委、行署建立“5+N”(五大任务+中央、自治区党委和盟委其他重大决策部署任务)督导调度台账,努力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

2024年,阿拉善盟通过实地踏查边境苏木嘎查和偏远牧户生产生活,主动问需于民,摸清“水电路信”基础设施保障需求底数,累计投资12亿元,为全盟边境一线守土戍边牧户更换3千瓦风光互补蓄电池30套,新建60平方米房屋27座、150平方米饲草料棚39座、300平方米骆驼圈35个,为边境苏木新建31公里抵边道路和1座分水枢纽(水闸),为口岸采购业务通关运行服务车1辆。同时,通过实施偏远农牧户新能源通电升级工程,为1170户农牧民提供基本生活和生产用电保障;通过实施G331额济纳旗路井至甜水井段243公里公路建设,建成通车后,将实现G331抵边公路在阿拉善盟境内全线贯通;通过实施第10批电信普遍服务项目在全盟范围内建设106座4G通信网络基站,其中边境一线建设46座4G基站,项目建成后边境一线网络覆盖率从以往的不足40%提高到95%以上。边境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为保持北疆繁荣稳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好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4年1月18日,阿拉善左旗公安局乌力吉边境派出所民辅警开展巡边踏查工作。

守土戍边显忠诚 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今天巡护边境线24公里,未发现异常。”冬季的阿拉善戈壁,寒风凛冽、滴水成冰,阿拉善右旗边境管理大队民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某部官兵组成联合踏查组,通过“车巡+步巡”相结合的方式,对边境要道、便道、防护网及监控等设施进行实地巡逻踏查。

边关之固,固在勠力同心。阿拉善盟充分发挥党政军警企民合力强边固防的独特优势,深化党政军警企民协作联动,提升守边固防强大合力。立足边境地区口岸、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政府扶持生态守边项目,不断探索产业固边安边兴边,与边境地区规模化企业签订“党政军企”四方协议,深化“党政军警企民”在党建、职能、人力、科技、文化、信息、阵地等方面的合作。推出护航国家航空航天工作任务的“航天护卫队”、无人机巡逻防控的“大漠警航队”、警民联防的“漠北驼铃”护边队、服务群众的“女子专业护边队”、辐射带动边民参与的抵边警务室等特色警务工作品牌,不断深化拓展边防治理警务工作模式。以创建“枫桥式边境派出所”为着力点,挂牌成立多部门联合调解中心6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个,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以实际行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方圆30余公里,8户27名牧民,走访一趟要花一天时间。在这里,靠我们两人远远不够。我们与边防连队、司法所、村委会等签订联勤联建协议,建立了4个群防群治组织,发动边民群众共同参与边疆治理。”在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银根边境派出所戍边夫妻警务室,民警徐乃超说,警务室辖区人少事多,通过组建群防群治组织,边民群众共同参与边疆治理,大大加强了边境重点地段、复杂区域的巡逻防控。目前,护边员队伍已成为阿拉善边境管控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全盟8个边境苏木镇、11个边境嘎查村共选拔聘用321名护边员,形成了军警民同心、联防群治的工作模式和“家家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生产是执勤、放牧是巡逻、处处有防范”的边境防控格局,构筑起一道军警民守望相助、团结守边戍边的“铜墙铁壁”。

▲2024年3月6日,阿拉善左旗公安局乌力吉边境派出所民警护送乌力吉学校幼儿回家。

强边固防担使命 绘就兴边富民新画卷

边境兴则边民富,边民富则边防固。阿拉善盟始终把破解边境“空心化”问题作为稳边固边兴边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加快推进边境地区“水电路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大力提升边境地区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保障水平,不断改善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各族群众在迈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个都不能少”,切实提升守土戍边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先后投入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5.2亿多元,实施富民项目462个,支持边境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骆驼产业、生态沙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极大改善了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边境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在改善边境地区物质条件,让各族群众“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阿拉善盟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建设。着力打造“携手共筑中国梦 英雄精神满驼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品牌,大力实施“一区一带三个融入”行动,倾力打造“五个共同”长廊,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讲好民族团结、守土戍边、服务国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努力让各族群众的精神强起来,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不断巩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023年1月,阿拉善盟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

(本文配图均由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民族事务委员会提供)

来源:《新安全》杂志2025年第2期

编辑:
信息来源: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