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阿拉善盟创新“非遗+”模式 为非遗文化“穿上时代新衣”

近年来,阿拉善盟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弘扬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深入践行文化润疆战略和北疆文化提升行动,通过文旅融合、展销联动、展演赋能、研学深耕等方式进行创新实践,使非遗文化“穿上时代新衣”,焕发时代新生。

文旅融合 打造非遗活化新场景

依托“一城(定远营)一林(胡杨林)一遗址(居延遗址)”文旅矩阵,创新构建“场景化体验+数字化呈现”非遗活化模式。在定远营古城通过《格格驾到》沉浸式演艺、诈马宴非遗美食体验、蒙古族传统技艺工坊集群,构建“可触可感可带走”的文化消费新场景。建成额济纳旗民俗非遗生活馆,开展民族民间手工艺优秀作品展以及民俗展示等一系列非遗展示和文化体验活动,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遗产的时空对话。建设了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特色街区、工坊,推出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非遗特色精品旅游线路。2024年以来,全盟3家工坊获评自治区级非遗工坊,4个项目入选自治区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1家特色街区获评自治区级非遗特色村镇、街区建设优秀实践案例,“马鬃绕线堆绣”非遗案例入选2024年度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案例。

展销联动 构建非遗产业新生态

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企业“走出去”推广展销,皮雕、阿拉善地毯、和硕特服饰、驼奶食品等非遗产品亮相全国自驾露营大会旅游发展大会、内蒙古文博会、黄河非遗美食月、内蒙古非遗年货节等活动,其中马鬃绕线、沙力搏尔摔跤等非遗元素产品入选“阿拉善礼物”商品名单,进一步提高非遗在旅游业中的可见度和影响力,让“心之所往·向善而行”成为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

展演赋能 擦亮北疆文化金名片

聚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节日、节庆活动等重要节点,组织各级公共文化场馆以“惠民、乐民、育民”为宗旨开展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先后举办非遗春晚、非遗那达慕、非遗专场文艺演出、非遗展览及“歌游内蒙古—传承驼乡记忆·绽放非遗魅力”2025迎新年文艺晚会等活动,选送阿拉善长调民歌《金色圣山》精彩亮相2024年全国民歌展演,阿拉善盟地毯织造技艺(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惊艳亮相2025年央视非遗晚会的舞台,与众多非遗项目一同彰显中华传统民俗的深厚底蕴。

研学深耕 培育文化传承新力量

围绕北疆文化品牌,面向研学队伍精心策划推出系列暑期沉浸式互动项目,开展学习岩画拓片制作方法、体验居延汉简的书写过程以及手绘航天团扇等活动,通过非遗沉浸式体验,在游玩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文化认同,领略非遗独特的文化魅力。面向传承人、中小学生、广大群众开设非遗“培训班”“夜校”,推出沙力搏尔摔跤、土尔扈特民歌、和硕特传统梳发、陶布秀尔等非遗特色课程,让非遗在更多人心中埋下种子,培育新的传承力量。

下一步,阿拉善盟将以非遗文化为纽带,进一步构建“非遗+”多元活化生态,在传承创新中绽放民族团结之花,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入不竭动力,在活化保护中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磅礴力量。

编辑:
信息来源:阿拉善盟民族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