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阿拉善盟:“两个机制”赋能民族工作提质增效

阿拉善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认真落实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和民委委员工作制度,着力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格局,确保民族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新时代全盟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高位推进,坚决履行民族工作政治责任

一是高度重视。盟委、行署高度重视,建立定期研究民族工作机制,每半年至少研究1次;盟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每年学习研讨至少1次。每年专题研究民族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中。二是高位统筹。在盟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框架下建立民族工作协调机制,由盟委和行署19个部门组成民族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按照“领导小组议大事,各领域工作机制抓日常”的原则,侧重于协调解决民族领域重点问题,推进民族领域重点工作,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统筹协调盟委和行署有关部门和有关人民团体,扎实推进新时代全盟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三是高标推进。出台阿拉善盟《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的决定》,推动各级各部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写入“三定”方案,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发挥制度优势,凝聚做好民族工作强大合力

一是发挥议事协调作用。每年召开1-2次民委委员全体会议,针对民族工作规划、重大改革措施、重要工作部署及其他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审议,合力出谋划策、解决问题、推动落实。印发委员单位年度工作要点,着力提升委员单位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把民族工作与各领域工作同谋划、同部署。不断加强委员单位队伍建设,及时更新兼职委员名单,确保工作有人管、有人抓。二是不断强化宣传教育。积极构建各委员单位共同参与的大宣传工作格局,组建由党校讲师、民族工作部门干部组成的宣讲团,定期到委员单位开展政策理论宣讲,为委员单位订阅《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民族画报》等报刊书籍,引导委员单位为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各委员单位紧抓“两月一周”等宣传契机,积极探索创新宣教形式载体,丰富宣教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三是积极推进互嵌共融。各委员单位密切配合,以有形有感有效举措深入推进“三项计划”,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展演、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观礼、全盟导游员(讲解员)业务培训暨讲解大赛等主题活动,探索发展“养老+物业”“养老+家政”等多形式上门养老服务,积极推进困境儿童“添翼计划”救助项目,开展“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等活动,链接爱心企业开展结对帮扶,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筑守望相助的和谐家园。通过举办招聘会、组织就业培训等举措带动9000余人就业。与高校启动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项目、研究基地共建合作项目,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推出系列文旅活动,在文旅融合中搭建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平台。

立足结合融入,统筹推进民族工作协同发力

一是建立联系服务机制。充分发挥民族工作部门的协调指导作用,深化《阿拉善盟民委领导班子包联督导旗(区)民族工作机制》《阿拉善盟民委领导联系服务民委委员单位工作机制》,采取实地走访、联合调研、座谈交流、专题协商等工作方式,及时指导旗(区)、委员单位解决在开展民族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征求旗(区)、委员单位对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意见建议,共同推动民族工作重点任务有效落实。二是健全上下联动机制。印发《阿拉善盟三级民族工作网络建设方案》,建立旗(区)、苏木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三级民族工作网络,实行建档立卡、动态管理,不断加强民族工作网络规范化、制度化,推动各部门紧密协作、履职尽责,进一步将民族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切实提升基层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三是完善部门会商机制。组织召开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推进会议、盟直部门和群团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座谈会、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工作专项民主监督协商座谈会等,通报工作情况,分享经验做法,部署工作任务,推动各项工作向主线发力,引导各部门将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与履行部门职责深度融合,在全面贯彻落实铸牢主线上走在前、作表率。

编辑:
信息来源:阿拉善盟民族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