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阿拉善右旗优秀案例在全区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

4月24日至25日,全区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现场会在乌海市召开,会议期间举办了学术沙龙,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镇泰隆社区《“萌驼益家”托幼品牌助力互嵌式社区环境建设》案例作为全区6个推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优秀案例之一在会上进行了品牌介绍和深度解读。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泰隆社区“萌驼益家”前身为“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项目,是阿右旗巴丹吉林镇接受农民工子女的第一所校外公益活动课堂,旨为让无人接、无人管的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在课后、假期学有所乐,健康成长。自2009年10月正式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展特色活动400余场,与4名困境儿童“一对一”结对帮扶,服务青少年儿童超过3000人次。社区党支部坚持在“活动、组织、制度、场所”四方面下功夫,调动社区、学校、关工委、团委、妇联等多方力量服务青少年儿童,让“萌驼益家”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园地、交流的平台、娱乐的场所、健康的阵地”。十多年来,泰隆社区“萌驼益家”服务品牌“从娃娃抓起”,关注幼有所育,积极破解居民群众假期带娃难题,逐步推进儿童工作和社区工作相融合,使少年儿童成为社区发展成果的创造者和受益者,得到了“大居民”和“小居民”的一致好评,切实以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思想浸润为基础,促进各族青少年凝心铸魂。充分发挥“儿童之家”作用,多措并举为儿童的自我全面发展构筑平台,收纳图书2000余册,内设儿童阅读区、电子阅览区等,最大限度满足社区青少年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创新服务内容,课程设计以“看管+辅导+活动”三阶梯递进,发挥党组织作用,用活社区资源,将课堂阵地向课外实践等方面延伸,利用“我们的节日”“每月一主题”常态化举办经典诵读、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亲子实践、手工绘画等教育活动百余次,为各族青少年、家长相互了解、共学共融提供平台,丰富各族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精神“食粮”。以联创共建为抓手,推动各族青少年广泛交流。积极与内蒙古大学、浙江嘉兴文博社区、甘肃兰州大学等多个地区建立了区域联动、常态协作、信息互通、密切配合的联创共建机制,开展两地青少年跨区域云课堂交流、“理清文化脉络 讲好阿拉善故事”小学生演讲比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漆扇制作”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携手童行,共绘浙蒙团结画卷”等特色主题活动80余场,为各族儿童提供了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加深了区域间儿童之间的友谊,促进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优势互补、互学互鉴、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质效。充分发挥服务青年、引领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用心用力用情配合做好牵线搭桥、服务保障等工作,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走进基层、感知基层。积极对接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浙江嘉兴大学等6所大学和“驼宝归乡”大学生志愿者深入泰隆社区“萌驼益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为大学生志愿者、老师提供厨房、住宿等基本生活保障。依托“返家乡—驼乡情 雁归来”“文化行者社团”“七彩假期”“扬帆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200余名在籍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基层、了解家乡,增加青年学子服务家乡、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以研学活动为载体,厚植各族青少年爱国情怀。通过“社区+行业+社会组织+群众”“社区+企事业单位”“社区+社区”的模式联创共建,与多部门达成协作,通过“研、学、游”的方式,开展了“峰舟之旅 品学之途”“邂逅马长滩”“寻秦记”等区外特色研学活动8次,参与学生300余人。并充分利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中国骆驼馆、博物馆、农耕文化展览室等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开展“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等多样化的活动20余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孩子们心中,引导各族青少年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共绘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下一步,我盟将以此次全区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现场会为契机,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开拓创新,深入实施自治区“融在北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品牌建设行动、“三项计划”典型示范项目培育行动,让各族群众互嵌发展更深入、更广泛、更持久。用好用活各类载体,用心用情讲好阿拉善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生动故事,充分调动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以及城市居民、乡村农牧民、社会工作者、各界志愿者的积极性,投身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来。

编辑:
信息来源:阿拉善盟民族事务委员会